圓成實=如來藏佛性

圓成實指的就是如來藏佛性

圓成實指的就是如來藏佛性

「他空見」是藏傳佛教覺囊派的獨特教義,這已成定論,人所共知。但經研究,「他空見」非覺囊派一宗之獨唱,在藏傳佛教史上,除噶丹派和格魯派以外的其他幾個宗派的主要教義都是「他空見」。

康區八蚌寺著名佛學大師元丹嘉措即認為:凡覺囊、噶舉歷代所傳大師其所取宗見,皆純是「他空」之中觀見。唯內許宗義差別,略有不同。仔細考察藏傳佛教史,便會發現,元丹嘉措言之有據,持之有故。

寧瑪派與覺囊派皆用「三性」和「二諦」來闡釋「他空見」。寧瑪派學者郭若紮西與覺囊派學者多羅那塔,對於「遍計執」、「依他起」有相同的說法。

遍計執」是表達一種意義而施設的假說,但是人們卻把以「名言、概念」表示的一切指稱對象,執為有自性差別的客觀存在。並以此「名言、概念」對事物和自我作出錯誤的判斷,以為有種種自相,其實這種所謂的自相並不能表示事物有客觀的存在。實質上,「事物」和「名言、概念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,但世俗的人們硬要把它們直接聯繫起來,認為「名言、概念」表示了「事物」,這就把「名言、概念」實體化了。讓這種錯誤的認識來主導行動,就會招致種種苦。

所謂「依他起自性」,就是指依各種因緣而生起的一切現象,遍計所執的種種現象並非憑空而來,而是有所依的,它所依的自性,即是依他起自性,這裡所指的「他」,就是「識」,即主要是指阿賴耶識含藏的種子,各種法的種子,即無明習氣都藏在阿賴耶識裡,依於阿賴耶識而存在,從這些種子依緣現行,產生了一切事物和現象,這樣就把一切現象歸結於阿賴耶識種子的流注。

關於「圓成實性」,寧瑪派郭若紮西說:自覺自明而離一切戲論即「圓成實」的定義。法性、法界、勝義諦均同義。覺囊派多羅那塔說:「圓成實」即指遠離一切戲論之自證自明,即法性、法界、性空、勝義諦等名的差別。安立在「依他起」上的「遍計執」當然是不真實的,去掉戲論就能顯現真實本性,它便是圓滿、成就、真實的「圓成實性」。

寧瑪派與覺囊派把「三性」和「二諦」聯繫起來。寧瑪派說:「遍計執」於世俗中「無」,唯假立而有,此法無實有故;「依他起」於世俗中「有」,是實體而有,因有作用故;「圓成實」是勝義而有,因它是無分別之境故。覺囊派也有相同的論述:於世俗中沒有「遍計執」,於世俗中有「依他起」;世俗中也沒有「圓成實」,於勝義中有「圓成實」,故實有。

於世俗中「遍計執」是假有,「依他起」是實有;「圓成實」既不是安立有,也非實有,而是勝義「無戲論有」。這是說「遍計所執性」是出於遍計的執著,不是有而是無,是世俗中無。「依他起性」是遍計所執性生起的依據,故說世俗中「有」。依他起性的生起是由於遍計執引發種子流注,依他起性生起以後又有遍計執的虛妄安立,所以,這個「有」不是「實有」而是「假有」,故謂世俗中「有」,於勝義中則「無有」。「圓成實性」是離戲論而有,於勝義中有,於世俗中無。是去掉安立在依他起上的遍計所執自性,從而呈現出事物本身的真實性,這個「有」便是「實有」。寧瑪、覺囊用「三性」和「二諦」清楚地闡明了「無有」、「假有」、「實有」的關係,即得出了「遍計所執和依他起性是無諦實,為幻有,是世俗虛妄」的論點。也就是說「遍計所執和依他起性」是虛妄不實而生滅變化的,它是世俗諦的範圍,而「圓成實性」是自性實有而又恒常不變的,它是屬於勝義諦的範圍的結論,這就是「他空見」的理論基礎。

寧瑪派和覺囊派以「三性」和「二諦」為基礎,提出了「他空見」。寧瑪派郭若紮西說:此「如來藏圓成實性」的自性,任何時候都不空,而世俗之「他」從無始以來即空,故此「圓成實性」即是「他空」而不是「自空」。所以,諸世俗分在「他」之自性空上說自性空,勝義是「他」之自性空但本身不空,說這個理的就叫作「他空中觀見」。覺囊派多羅那塔說:「圓成實善逝藏」者,任何時候自性都不空,世俗則無始來就是空。「圓成實勝義諦」是他空非自空,這樣諸世俗在他空性上自性即是空,因為勝義是「他性空」,所以,這種說法就是「他空中觀」。

兩派的意思是說「圓成實性」是勝義諦,其本身自性不空,它是自性實有、恒常不變的。由於無明習氣的作用,於圓成實性上生起遍計所執和依他起性的世俗之他物才是自性空,所以,性空不是「自空」,而是「他空」。那麼,這個不空而自性實有的圓成實勝義諦指什麼呢?很明顯,指的是無始以來存在於眾生心中的「如來藏佛性」,不空實有指的就是「如來藏佛性不空實有」。

寧瑪派學者隆欽然降巴說:觀察「界」或「如來藏」之體性,可知對其上污垢及過失等物的虛妄分別是「空」的,然而,從本以來「如來藏」自己本身所具有的佛功德則不空。

覺囊派學者篤補巴說:佛性為無為法,故常,虛空為佛性,佛性為如來藏,如來藏為無為法,無為法為常,常為法,法為僧,僧為無為法,無為法為常。

因此說「佛、法、僧」三寶並非抽象的,而是存在於眾生心中的「如來藏佛性」,非因緣和合而成,非過去、非未來、非現在,亦非內非外,是無生滅變化的、獨立的、恒常的、絕對的,是一切有情眾生的生命主體。寧瑪派和覺囊派都說:心就是如來藏佛性,即心即佛,心佛不二,此佛性有自性、非性空、常恒堅固而不壞滅;能空的、能變異的是佛性以外的世俗之物,這就是「他空見」。

本文內容編輯自
《藏傳佛教史上的「他空見」與「自空見」》
班班多杰 著

●原文請見:喇嘛網

●本片從覺囊學者所發表的論文中摘句,編輯成為對一般大眾更容易看懂的形式,智慧財產皆屬於原作者所有。

●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影片,請訂閱我們的Youtube視頻並開啟小鈴鐺

● 覺囊志願者立場為中立和學術,所有影片都開放各界免費轉貼,但本站與這些轉貼網站無關,管不到他們,也不背書他們的任何政治、宗教立場。請見本站宗旨